120v

不要让调理带来伤害:浅谈药物性肝损害

文章作者:上海药讯
2023-06-19

曙药师的好朋友小光平时特别爱吃火锅,前两天因为痔疮复发,疼痛难忍,“痛”定思痛后决定请假住院切除痔疮,结果却在术前检查中偶然发现肝酶ALT 926 U/L↑(高出正常值上限20倍)。

做了各种检查和影像,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其他肝病的可能性,最后在医生的反复“盘问”下才想起前段时间一直在吃何首乌粉(一切为了发际线),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重度)。

小光同学平时没有任何腹痛或乏力的异样感觉,要不是因为这次术前常规检查,没人会想到小光同学会有肝损伤……

何首乌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例子,很多读者已经耳熟能详。实际上,很多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很多中草药、保健品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并不局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何首乌、雷公藤、含马兜铃酸的药物。

“中药调理身体”也并非大家认为的百利而无一害的“保健”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药物性肝损害,避开药物保健可能带给你的风险。

哪些药物会引起药物性肝损?

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后都需要代谢,而肝脏则是药物代谢的“主打”器官。有些药物对肝脏有直接毒性,因此剂量越大,对肝功能损伤越大,我们称为“固有型肝损害”,教科书级别的经典例子就是感冒药最常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不过别紧张,对付这种药物的方法就是严格掌握剂量;另一些药物的肝脏毒性是较难预测的,其发生往往和患者本身的代谢或体质有关,甚至很小的剂量就能造成严重肝衰竭,我们称为“特异性肝损害”。理论上所有经肝脏代谢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且大部分药物性肝损害都属于第二种情况。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抗生素等是欧美国家引起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相比之下,导致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是:各类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保健品),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或免疫调节剂。

疑有药物性肝损害怎么办?

不少科学研究试图寻找药物性肝损害或是中草药肝损害的特异性标志物:即,仅监测某一个指标或知晓我们的基因表达就能诊断或预测药物性肝损害。遗憾的是,目前药物性肝损害还没有特异性指标。因此,定期监测肝脏生化功能是预防和尽早知晓有无药物性肝损害的最靠谱办法。药物性肝损害一般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肝药酶指标升高。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大量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报道中,很多患者的起病原因为跟风服用、自行购买不明来历的中草药或保健品。

一方面,中药并非普通的农产品,一包草药要通过《中国药典》对它的各项规定才能流通进入医院的药房;另一方面,缺乏医务人员指导和监护的自我医疗可能导致错误用药、错失治疗和监测的时机等等问题。因此,建议大家避免自行服用不明来路的中草药、保健品。

其次,如果因为治疗需要服用药物,且在服药物容易引起肝损时,如阿托伐他汀、雷公藤多甙片等,可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早发现肝酶升高的信号;

最后,如果是以保健为目的的中药处方可以选择间歇性服用。轻度的肝损害停药后可自行缓解。同理,给予肝脏充分的休息时间,也可以降低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闻海妮)

0
登录后参与讨论

色情 谣言 网络钓鱼/广告 政治 侵权 人身攻击

补充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