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医药行业环保整治强有力的一年。药企停产、搬迁、关闭等情况屡有发生。据近日相关消息称,随着新一轮环保督查来袭,河南、山东和天津有上百家药企计划关闭、搬迁和断电。
尽管上述多地关闭药企的消息还没有落下实锤,但毋庸置疑的是,药企还会持续面临环保高压。另外,随着大部制改革后环保监管机构的重组,未来,污染治理和监管的要求会更为严格。
新一轮环保督查即将来袭
在不久前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除了药监系统的重组划分,生态环境部的重新上线也赚足眼球。改革后的生态环境部主要负责自然生态监管工作,污染治理和强化监管是具体的手段。据相关数据显示,第一轮督察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余件,累计立案处罚2.9万家,罚款约14.3亿元;立案侦查1518件,拘留1527人;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
在生态环境部的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要开展第一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并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此外,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些关键领域,每年组织机动式、点穴式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建立中央和省两级督察体系,不断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
4月开始征收环境保护税
4月1日,环境保护税将迎来首个征税期。据悉,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共识别认定环境保护税纳税人26万多户。环保税开征之后,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企业受影响最大。根据《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原料药制造和制药分别被纳入了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和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与此前不同的是,环保税法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统筹考虑本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污染物排放现状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目标要求,在税额幅度内“因地制宜”调整税费。对此业内担心,如果各地税额标准相差很大的话,是否会导致药企,尤其是原料药生产企业出现“搬迁潮”。
另一方面,环保严监管之下,部分上游原料药企停产、限产或搬迁,供应端被压缩,维生素等原料药价格得到提升,相关公司业绩水涨船高。数据统计,在35家原料药行业上市公司中,29家已发布2017年业绩快报或预告,有22家公司2017年净利润实现(或预计实现)增长。其中,兄弟科技、花园生物、新和成等原料药企2017年净利润大幅增长。原料药价格强势反弹,成为相关公司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力。
生态环境部成立,使得环保督查力度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医药领域作为贴近群众、一直被重点管控的领域,毫无疑问会是重点关注的对象。药企追求利润的同时应多注意环保能力的提升,否则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而是会倒在环保督查的大旗下。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利益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发展离不开环保。
News
相关文章
2023-08-09
2021-09-28
2021-09-28
2021-10-01
2021-10-07
2023-09-07
2021-10-07
2021-10-08
2021-10-09
2021-10-09
Next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