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v

偏头痛的用药及关联销售

文章作者:药店经理人
2023-06-11

▍来源:赛柏蓝-药店经理人

▍特约撰稿:李思博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那么,药店人应该如何介绍治疗偏头痛的药品呢?

西药

偏头痛的治疗应根据个体病情程度进行相应治疗, 或者先给予普通镇痛药,然后根据患者反应进行调整。药物治疗包括偏头痛发作期治疗和间歇期预防性治疗。

1、发作期治疗的西药:

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

1)、轻-中度偏头痛:单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可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其他类药物如天麻素片等。

2)、中-重度偏头痛:麦角胺和二氢麦角胺,能终止偏头痛的急性发作。

2、预防性治疗的西药:

1)、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噻吗洛尔、纳多洛尔和阿替洛尔,对无先兆和有先兆偏头痛病人、均能减少发作频率。所有β-阻滞剂均有行为副作用如嗜睡、疲乏、昏睡、睡眠障碍、抑郁、记忆障碍及幻觉。

2)、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的疗效较好,但因不良反应和无便利性而在美国应用受限,维拉帕米有一定疗效。这类药副作用差异较大,包括头晕和头痛、抑郁、血管舒缩、震颤、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动过速。

3)、抗癫痫药:这类药物在偏头痛预防治疗中的应用时间较长,尤其是儿童。最常用的抗惊厥剂是丙戊酸。

4)、抗抑郁药:常用于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预防治疗的有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多塞平和普罗替林。副作用较常见,大多与其抗毒蕈碱作用有关,如口干等。

 5)、5-HT受体拮抗剂:美西麦角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5-HT2受体拮抗剂,长期使用可阻止神经原性炎症的发生。本品预防偏头痛有效率在60%以上,对有先兆偏头痛病人尤为适用。本品副作用有短暂性肌痛、腹部不适、恶心、体重增加及幻觉。

注:普萘洛尔、阿米替林和丙戊酸三种在结构上无关的药物,是预防性治疗的支柱,一种药物无效可选用另一种药物。

中成药的选择

中医将偏头痛归属“头痛”、“头风”等范畴,认为发病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常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风寒入络型:

症状:头痛起病急剧, 遇风寒加重,其痛连及项背,疼痛多以掣痛、跳痛或重痛为主。恶风,舌质微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常用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正天丸、头痛宁胶囊、头风痛丸、天麻头痛片等。

2、瘀血阻滞型:

症状:痛点固定,痛如针刺,舌质红或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黄,脉弦数有力或弦涩。

治法:平肝熄风、化瘀通络。

常用中成药:血府逐瘀丸、川芎清脑颗粒、天麻头痛片等。

3、肝阳上亢型

症状: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胸闷不适,胁腹胀满,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或弦细数。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常用中成药:养血清脑丸、天麻钩藤颗粒、全天麻胶囊等。

4、痰浊上扰型

症状:头痛较重,伴有目眩、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多痰。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常用中成药:头痛宁胶囊、半夏天麻丸、眩晕宁片等。

温馨提示

药店人应该提醒偏头痛的顾客,日常生活应该有规律、劳逸结合。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情绪,尽量少食奶酪、巧克力、味精、肉食、浓茶、咖啡等,同时禁酒。

0
登录后参与讨论

色情 谣言 网络钓鱼/广告 政治 侵权 人身攻击

补充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