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弥漫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由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而成。本病代偿期肝硬化多属于中医学的“癥积”范畴,失代偿期出现腹水者则属于“鼓胀”范畴。其他尚涉及“黄疸”、 “胁痛”、“水肿”、“血证”等病证。
中医认为本病基本病机是正虚邪恋,气虚血瘀为肝硬化之本,而湿毒热邪稽留血分是为标。肝阴虚、湿热之邪恋及血脉瘀阻为肝硬化所共有的三个基本因素。肝硬化病程长,根据本病气虚血瘀的基本病机特点,治疗时宜虚中求实,补泻兼施。以益气化瘀为基本治法,根据不同个体的证候表现、邪正的具体情况,或寓补于泻,滋肾养肝、理气化瘀,温肾健脾、祛湿化瘀;或寓泻于补,清热利湿、益气化瘀,清热化瘀、养阴解毒;或补泻兼施,疏肝健脾。中医把肝硬化分为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瘀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因此,应先确定肝硬化类型及证候,再确定治法。
选药原则
中成药治疗肝硬化,应注意类型及证候不同用药也不同。肝肾阴虚证采用滋肾养肝,清热化瘀。湿热内蕴证采用清热利湿,益气通瘀。瘀热内蕴证采用清热化瘀,养阴解毒。脾肾阳虚证采用温肾健脾,利湿化瘀。肝郁脾虚证采用疏肝解郁,益气健脾。根据不同特点进行辨证治疗。依据中医这些治法选择不同药物。
用药方案
1、肝肾阴虚证 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视物模糊,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耳鸣口干,性欲减退,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宜选用: (1)二至丸,口服,1次9g,1日3次;(2)麦味地黄丸(口服液)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口服液,一次10ml,一日2次。
2、湿热内蕴证 主要表现为目黄,面色晦暗,口干口苦或口臭,身昔尿黄,肢体困重,舌边尖红,苔黃黄腻,脉弦滑或滑数。宜选用: (1)黄疸茵陈冲剂(片),冲剂,开水冲服,成人一次10g~20g ,一日2次。冲剂口服:学龄前儿童,每次0.3-0.5袋;3岁以下,每次0.25袋;1岁以内,每次0.1-0.125袋;1月以内,每次0.1袋;1日2次。片剂 口服。一次3片,一日2次。(2)垂盆草颗粒(冲剂),冲服,1次lOg,1日3次;(3)甘露消毒丸,口服,1次9g,1日3次。
3、瘀热内蕴证 主要表现为烦躁易怒,口臭,红丝赤缕,男性乳房发育,齿衄,鼻衄,腹壁脉络怒张, 便秘,舌质暗红或绛红有瘀斑,脉数。宜选用: (1)血府逐瘀丸(胶囊、口服液)大蜜丸,空腹,用红糖 水送服,一次 1~2丸,一日 2次。胶囊剂,一次6粒,一日2次。口服液,一次1支,一日3次。(2) 大黄蛰虫丸(胶囊),口服。水蜜丸,一次3g,一日1~2次。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1~2次。胶囊 剂,一次4粒,一日2次。
4、脾肾阳虚证 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下肢浮肿,自汗,腹胀便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或迟。宜选用: 济生肾气丸(片)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或小蜜丸,一次9g,或水蜜丸一次6g,均为 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片剂,一次6片,一日3次。
5 、肝郁脾虚证 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性情抑郁,便溏,胁肋胀痛,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宜选用: 逍遥丸(颗粒) 口服。大蜜丸,一次9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2次。
用药提示
1、二至丸 感冒病人不宜服用。饮食宜忌:忌辛辣食物。
2、麦味地黄丸(口服液)感冒病人不宜服用。饮食宜忌:忌油腻食物。
3、黄疸茵陈冲剂(片)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阴黄及湿重于热者不宜用本品。
4、垂盆草颗粒(冲剂) 过敏体质者慎用。孕妇慎用。
5、血府逐瘀丸(胶囊、口服液)孕妇忌服。饮食宜忌:忌食辛冷。
6、大黄蛰虫丸(胶囊)皮肤过敏者停用。孕妇禁用
7、济生肾气丸(片)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干口燥者忌用。表症未解者禁用。孕妇忌服。
8、逍遥丸(颗粒) 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饮食宜忌:忌食寒凉、生冷食物。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就诊。
News
相关文章
2023-08-09
2023-09-28
2021-10-09
2021-10-07
2021-10-01
2021-09-28
2021-09-28
2023-09-07
2021-10-07
2021-10-08
Next
下一篇